人生哲理

反寫的我

一日沙彌見到無名禪師便趕緊問道:「禪師,佛法告訴我們要發菩提心,假使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,他已失去了做人的條件,像這種人還需要去度化他?」
禪師聽完便拿起一支筆,在紙上寫個反寫的「我」字,然後問沙彌:「這是什麼?」
沙彌摸摸頭:「好像是個寫反的字。」
禪師問道:「是什麼字?」
沙彌:「好像是個『我 』 字」
禪師便問:「寫反的字算不算字?」
沙彌搖頭:「不算!」
禪師望著沙彌:「既然不算,你為什麼說這是個『我』字?」
沙彌點頭:「算!」
禪師又問:「既然算是個字,你為什麼卻說它是反的?」
沙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。
於是禪師便告訴沙彌:「正寫,反寫都是字,你因認得這是個『我』字,才會知道那是反寫,如果你不識字,就算我寫反了,你也無法分辨!」
禪師接著說:「同樣的道理,好人,壞人都是人,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是否識得人的本性?當你遇到惡人時,一眼見到他的善惡,就是見到他的『本性』,人人本性俱足,就不難度化。」
此時沙彌終於瞭解無論善人或惡人都有相同的本性,而這個本性是與生俱足並且平等無別。

本篇佛典公案告訴我們,佛性是容萬法的,它是清淨無為自在的顯現於每個人的心中,善人有佛性,惡人也有佛性,既然是佛性就無善惡的分別,佛性本身顯現的就是一種清淨自在的無染。
如果我們的心在清淨無染的當下,就是與佛性的自性相結合了,自己不去取那個善或那個惡,心中就不會生起一絲的分別,如此在看一個人的當下就沒有所謂的「善惡」。
在佛的世界視眾生皆平等,只有超越是非善惡不執不取才能見到真正的清淨如來佛性。
因此一個人只有在不執著善惡的當下,內心才能廣大如虛空般的去包容一切。

眾生皆有佛性,佛性不是只顯現在好人身上,所謂的「惡」人,只是他的自性尚未開啟,雖說修行在自己,但有些人必需要透過大善知識的開導與指引,才能幫助他們打開心性,使照亮光明,進而能明心見性。
因此整個法界的真如是一個心性光明的大磁場,整體而言宇宙當中是沒有「善惡」的分別,善與惡其時都是人類自己去界定出來的。
亦即我們的心隨時都要保持著「平靜」,如六祖慧能所言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?哪個才是本來面目?」告訴吾等,當你不去想善不去想惡的時候,哪個才是你本來的真正面目呢?當然就是在自己最清淨心的時候,這才是自己真正的本來面目。而這個面目就是一種自性的顯露,它是最美的,它會發亮。

佛法的作用就是一種眾生智慧的圓滿,一切都是平等,這就是般若,所謂般若就是告訴我們,一位真正的行者,心性的光明要超越至上,不去想那個善與惡的念頭,自己的心隨時都是安住在不動的清淨之中,對於所謂的善與惡都不取不執,這就是一種心的依持,就是一種自性的圓滿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