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哲理

誰人的墓誌銘?

撰文:方思捷 欄名:大河彼岸

許多人做人做事,只停留在為吃而吃,為做而做,為活而活的階段;他們每天由這裏走到那裏,由那裏走回這裏,說了許多話,做了許多事,究竟走過甚麼路?說了甚麼話?做完甚麼事?他們似乎沒啥印象。他們只喜歡幻想,幻想自己名成利就,幻想自己成為眾人的偶像,幻想可以一展抱負……但看看今天的他,是他三年前所決定做的事的結果;同樣道理,今天他怎樣,三年後他便怎樣,絕對不會變成其他樣來。

即法國的大哲學家孟德斯鳩寫過一篇題為《一個法國人的墓誌銘》,大意為:「躺在此地的人一生勞碌,未曾歇息過。他曾經出席過五百三十次的喪禮,慶祝過三千六百八十個嬰兒的出生;他用了許多詩句祝賀朋友;得到的年薪,總數超過二百六十萬元;他在城市裏走過九千六百公里,在鄉間走了三十六公里。他談笑風生,出口成文,皆因他在袋中準備了三百六十五個故事和人生箴言一百八十條。他享年六十歲。」孟德斯鳩以此諷刺法國人,一生庸碌無為,每天過着忙碌的日子,但做的均是無聊透頂的事。

許多人突然遇上重病時,才驚覺自己有着太多未完的心願。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浪費了多少光陰。以下是李小龍的墓誌銘:「正因我們不知死亡何日拜訪,所以錯覺生命來日方長。但世間萬事萬物總有循環,盡管一生中這機會不會有多少趟。在這一生中,你還會有多少次可以閒閒憶起兒時某日,某個無法忘記、刻骨銘心的午日?或者你可以再憶上四、五趟,又或者從此天各一方。在這一生中,你還會再有多少次,可以柔情地望着滿月當頭?或者多至二十次也說不定。總之,一日未完人生路,一日錯信路漫長。」共勉之。

“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,並不是一飛就到的,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,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。”

“我們不一定會因為賺很多的錢而富有,但我們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。”

發表留言